close

在去澳洲之前的我,覺得工作很好找,錢很好賺。(死小孩一枚吧!別打我!)以前常聽到大人說「錢很難賺,要省點。」但我一直不覺得是如此,也不覺得省可以讓自己變有錢,但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。省,可以開始開源的門。

 

去了澳洲後,我發現我錯的好徹底。把很多事情都視為理所當然。

 

頭三個月,我每天每天都在煩惱下禮拜的錢夠不夠。常常走在路上就哭了,晚上回到家也哭,壓力大到亂經,心情一糟就很愛往港口吹風。打電話回家,都跟家人說過得很好!不想讓他們擔心。

 

很幸運的,開始找工作的第一天,就找到第一份工作,是一間馬來西亞的餐館。第二個禮拜,找到第二份工作,是日出茶太。第二個月,找到可以代替馬來西亞餐廳的咖啡店工作。開始了每天打兩份工的日子。幾乎每天從早上七點工作到晚上十點半或凌晨十二點。

 

一開始在澳洲的我,跟在台灣差不多,不太愛說自己的事情,比起一直說說說,我更喜歡在一旁聽。但這也導致了跟同事不熟的窘境。那時候的我,覺得我只是來工作,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好,沒想太多,也因為這樣,無意間多了很多誤會出來,而我又不愛解釋,自負的覺得懂我的就會懂,信我的就會來問我。幸好,還是有人來問我,那時候真的很感動...也覺得自己實在不該冷處理。如果可以再選擇一次,我一定會肆無忌憚地跟他們狂聊,對他們就像對家人那般自然兼耍白癡。哈。

 

我常跟朋友說,不說出自己的想法,別人怎麼可能知道你在想什麼!結果自己還是做了一樣的笨蛋事,April、Jin、Marx、Michelle、Apple你們辛苦了(鞠躬),想必你們多少都擦了我不少屁股(羞)。「說出自己的想法」這七個字,看來簡單,但實際執行起來可真的是很難,要如何圓滑的說出自己的想法,既可以清楚表達又不會傷到任何人,需要技巧(這方面,我姐很厲害!)。需要說出口的勇氣,調整到現在,很明白,最好是面對面的說,除了可以看到表情,還可以聽到聲音,可以將無所謂的誤解降到最低。現代人很愛用簡訊,加上現在網路簡訊不用錢,大家就拼命的使用。很多時候,你沒有惡意的一句話,你甚至覺得這是很正常的話,對方看來就有可能是別有所指。正所謂「同樣的一段文字,在不同的人眼裡有著不同的意思。」

 

現在的我,遇到覺得不合理或是不對勁的事情,會溝通、會了解原由再去調整。不再只是一再的悶著、忍著,將不合理的合理化。遇到突發事情,也會冷靜地先想要怎麼解決。突然間的繁忙,也可以盡可能快速有條的處理。其實,我在SS跟WS學到了很多很多事情,都是我沒料想到的!包含一直被刁速度XD 現在想來真的很懷念耶!

 

大約三年前,我是這樣貫徹的,不勉強自己,不喜歡的事情不做。OK,我做自己了,我很快樂嗎?不,我很難過很無助,因為我常被說很自私,包含我的家人。那時候的我常問長輩「為什麼不可以這樣?為什麼要那樣?我不喜歡為何還要去做?」,有人回答我一句話「你要做自己,得先讓別人做自己,他們才會讓你做自己。」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很饒舌,聽不懂也想不通,就這樣被我忽略了好幾年。一直到最近,看到了某篇文章上頭的一句話「想得到什麼,就得先付出什麼。」,我才漸漸地想明白。

 

後來,我學會真正的體貼,而非勉強的配合。為了盡可能的減輕家人的負擔,主動幫忙家務、撒撒嬌、耍耍白癡、親親、抱抱,看到他們開心的臉就覺得滿足了。我愛家人、朋友們,雖然我沒辦法常常一一跟每一個聊天打招呼,但,你們都在我心中占有各自的位置。也歡迎親愛的你們三不五時找我聊天唷!嘻!

 

底下這段影片,只要有去澳洲打工度假的應該都會心有戚戚焉啊!!尤其是台灣的夜市跟小吃阿!!(淚奔)

   

 


 

 Candace暖說:

「做自己」不該只是口號,而是執行。

這名詞其實已經流行了好幾年,每個人都喊著要「做自己」,邊喊著邊抱怨著上司的壓榨、主管的不公、社會的偏激,但都害怕「改變」。害怕離開已經習慣的「舒適圈」,縱使這「舒適圈」不是他想像的那般舒服,充滿著不快跟痛苦,也因為已經習慣了,所以一直待著。

 

「愛自己不等於做自己」這句話是在曾國城主持的一袋女王節目中,有集主題是關於等愛的女藝人,其中一個女藝人說的。老實說,聽到的當下讓我思考了好一會兒。對我來說,「愛自己」是寵愛自己,「做自己」是放過自己。以前,會覺得「做自己」應該是要衷於自己、不勉強自己,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。後來發現,這樣的自己,太過於自私。在造成他人不快樂的情況下,自己很容易也會覺得不快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ndace 的頭像
    Candace

    Candace的愛玩瘋

    Cand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